原創
宏觀
政策
市場
公司
土地
觀點
金融
海外
產業鏈
5月11日,國家統計局發布數據。
2022年4月份CPI溫和上漲,PPI漲幅回落。
國民經濟繼續恢復,開局總體平穩。
部署促進消費的政策舉措,助力穩定經濟基本盤和保障改善民生。
到2025年,北部灣城市群進一步發展壯大,常住人口城鎮化率提高5個百分點以上。
人口流入情況,是一個城市吸引力的重要表征。
房地產午后走強,保利發展、金地集團漲停。
全國人大代表、中建五局總承包公司項目質量總監鄒彬帶來了關于進一步落實推進城市更新行動相關舉措的建議。
又一特大城市全面放開落戶條件。
中山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發文調整商品住房網簽價格浮動標準。
撫州出臺《關于有效緩解疫情影響進一步促進房地產業良性循環和健康發展的若干舉措》。
取消了路南區、路北區、高新區范圍內的商品住房限購、限售政策。
該通知規定,哈爾濱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房地產市場調控工作的通知》(哈政辦規〔2018〕12號)予以廢止。
統一全市貸款額度上限,取消二次貸款時間間隔限制。
正確引導消費和穩定市場預期,共同維護和促進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
濟南市再增加三項新舉措,自5月24日起實施。
土地出讓收入銳減也是導致地方財政收入下降的一大重要因素。
中房網房地產重要新聞速遞。
中房網各地樓市重要新聞速遞。
調查問卷顯示53.05%問卷調查者選擇不會,29.88%選擇觀望。
134城,223次。
中房網房地產重要新聞速遞。
中房網各地樓市重要新聞速遞。
防止房地產庫存去化超標增加系統性風險,防止人口流失縣城盲目建設。
5月25日收盤,大悅城報3.79元/股,漲幅1.34%,總市值162.45億元。
除了流動性方面的挑戰,來自市場的壓力也是房企們收縮戰線的考慮因素。
繼將旗下商業項目運營權交出,牽手王健林后,建業集團董事長胡葆森又迎來國資援手。
降成本就是保利潤。
中房網房企重要新聞速遞。
疫情并未阻擋投資人對上海大宗交易市場的熱情。
越秀地產在上海證券交易所市場成功發行21.5億元公司債券。
在巨大的債務壓力下,尋求債務展期的房企隊伍仍在擴容。
5月24日,海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發布《關于建立“土地超市”制度的實施意見》。
5月22日,北京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委員會發布北京市第二輪集中供地延期出讓公告。
上海擬將土地拍賣監管資金比例從起拍價的110%降至90%。
繼宋都股份、花樣年退地之后,杭州土地市場上又一家房企退地了。
土拍“低溫”仍將在一定時間內延續。
2宗地塊以12.5%、1.64%的溢價率拍出,另5塊地均以底價拍出。
8宗地全部成交,僅1宗溢價成交,共計成交104億元。
最終18宗地底價成交,14宗地流拍。
維系發展的生產資料,科技無疑是最重要的核心。
嘉賓們圍繞市場、營銷、融資、股票債券等內容分享了專業觀點和洞見。
雖然房企錯過了小陽春行情,如果二季度末市場企穩,可以增加對金九銀十的期盼。
城鎮化是必然趨勢,要穩地價穩房價,支持居民合理住房需求。
關于今年房地產市場的走勢,丁祖昱判斷是先低后高,整體回穩會延至三季度。
買房要謹慎、要調研、要依靠專業的機構來幫助,不能一刀切、絕對化。
最近一段時間政策密集的出臺,使得流動性風險可以得到很大的緩解。
好的房地產品牌應該具備的五個方面。
首套房貸款利率最低由原本的4.6%降至4.4%。
這是2020年4月至今,5年期以上LPR第三次出現下調。
預計未來更多城市會下調房貸利率至最低要求,以促進住房需求釋放。
一年期不變。
央行、銀保監出“大招”,將首套住房商業性個人住房貸款利率下限調降20個基點。
我國經濟運行總體實現平穩開局,經濟發展有韌性有活力,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
從4月份金融統計數據看,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穩健。
小微企業以按揭方式購置工業用房或商業用房用于生產經營,貸款額度最高3000萬元。
房地產交易額為28.7億約第,同比下降28%。
這個11月,頭條屬于馬云,同樣也屬于恒大許家印。
根據韓國銀行(央行)經濟統計系統11日發布的數據,截至今年10月,韓國首爾市房價上漲率創下了近十年來的最高值;不過,該國地方的房價則時隔14年首次下跌。
美國政要發表一些跟匯率有關的言論,希望借此影響國際外匯市場的運行方向,引導美元匯率走勢。
消費者對快速配送的需求推高了工業地產的吸納量,尤其是配送鏈條末端的小型配送中心。分析顯示華盛頓工業地產最有可能因快速配送的迅猛發展而獲益。
房產稅對整體房產市場的健康發展至關重要?!稏|地產財經周刊》(以下簡稱“《東地產》”)了解到,房產稅的征收由來已久,在全球范圍內,尤其是一些發達國家,房產稅征收制度已經基本成熟。
家居賣場巨頭美凱龍以負債合計約776.6億元位居負債榜首。
5月12日,我樂家居舉行2021年度暨2022年第一季度業績說明會。
本次處罰事由為特種設備違法行為。
受全球疫情和國際局勢的雙重影響,銅、鐵、鋁等原材料價格持續大幅上漲。
“最近這兩年工人太難招了?!苯?,一位建筑業企業負責人在微信朋友圈感嘆道。